《浙江省推進工業文化發展行動計劃》印發

發布時間:2022.04.25

    為深入貫徹落實工信部等八部委印發的《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和《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見》,弘揚工業精神,更好發揮工業文化在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近日,《浙江省推進工業文化發展行動計劃》正式印發。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文化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工信部等八部委印發的《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和《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見》,堅持新發展理念,傳承弘揚工業文化精神,強化工業文化保護利用,推進工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將工業文化作為賦能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工業文化的軟實力、影響力和助推力。

    力爭到2025年,全省工業文化支撐體系基本完善,工業文化新載體新業態更加豐富,“浙江制造”的文化品位和設計水平顯著提升,建設工業文化元素豐富、設施完備的研學基地(創意園區)10個,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工業(企業)博物館10家,全省主題鮮明、特色明顯的工業旅游示范基地達到200家,初步形成工業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任務

    (一)傳承弘揚工業文化

    1. 加強工業文化研究教學。開展工業文化對工業軟實力提升和制造強省建設支撐作用的研究,加強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夯實工業文化發展基礎。加強工業文化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將工業文化有機融入相關課程,探索打造工業文化精品課程。深化產教融合,支持杭州、寧波高質量建設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創建現代產業學院。

    2. 提升工業精神引領作用。深入挖掘工業文化內涵,加強工業文化宣傳推廣,鼓勵支持工業題材的文學、影視、舞臺藝術等文藝創作,組織大國工匠、工程師、企業家進講堂,傳承弘揚優秀工業文化。支持各地、各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機構,舉辦演講、論壇、展覽等豐富多彩的工業文化活動,傳播弘揚以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誠信精神等為主要代表的工業精神,闡釋工業文化當代價值,提升浙江制造軟實力,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文化基因、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3. 建立工業文化基礎資源庫。組織梳理和挖掘工業遺產、工業旅游、工藝美術、工業設計、工業精神及專業人才等資源,逐步建立多品類基礎資源庫,推動資源保護和開放共享。

    (二)加強工業遺產科學保護利用

    4. 建立工業遺產分級保護機制。開展工業遺產摸底調查,建立工業遺產名錄庫。支持各地開展工業遺產挖掘、保護和利用,對于影響力大、文化內涵豐富,體現工業精神的工業遺產及名人故居,支持申報國家工業遺產。推動將符合條件的工業遺產納入文物保護體系,價值突出的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5. 科學活化利用工業遺產。 鼓勵各地充分挖掘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潛力,在保持核心物項不變的前提下,對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廠區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有效保護利用工業的遺存遺跡、標識標記和風情風貌。統籌城市發展與工業遺產利用保護,支持工業遺產納入城市更新改造政策支持范圍,結合地方資源特色和歷史傳承,將工業遺產融入城市發展格局,因地制宜打造工業遺產文化帶,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品牌,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華麗轉身。

    6. 加強工業遺產品牌建設。加大文房四寶、絲綢、青瓷、寶劍、黃酒、石雕、木雕、根雕等歷史經典產業保護傳承和開發創新力度,推動傳統工業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的工業文化品牌。推進大運河沿線工業遺存保護利用,貫徹落實《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挖掘大運河歷史文化,支持打造杭鋼、杭鍋等一批工業主題鮮明、行業特色突出的工業文化品牌項目。

    (三)推進工業文化發展載體建設

    7. 建立健全工業博物館體系。建立全省工業博物館基礎資源庫,鼓勵各地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行業特征的城市工業博物館、行業博物館、工業檔案館、工業設計展示館、工藝美術展覽館、企業博物館等。支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一批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新型工業博物館,提高參觀者的體驗感、參與感、互動感。鼓勵工業博物館舉辦各類工業文化主題展覽、科普教育、文創體驗和研學實踐活動。

    8. 持續創建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省級工業旅游相關標準及規范,支持各地利用當地工業遺產和老舊廠房、工業博物館、產業園區以及現代化工廠等資源發展工業旅游,研發工業文化旅游創意產品,培育一批工業旅游特色項目(線路),創建一批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9. 支持建設工業文化研學基地。推動各地利用工業遺存、工業博物館、現代化廠房和生產車間等設施開展工業科普教育、研學實踐、勞動教育,建設一批工業文化元素豐富的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學工勞動基地。

    (四)推動工業文化和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10. 發揮工業文化賦能產業發展作用。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和社會組織開展工業文化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模式研究,引導支持企業加強文化建設,充分挖掘工業文化對品牌建設、品質提升、提質增效的潛力,進一步豐富浙江制造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值、企業競爭力和產業價值鏈,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11. 加強工業文化與創意設計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廣“工業文化+創意設計”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打造一批專注工業文化領域的工業設計企業,提高產品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水平。鼓勵制造業企業和工業設計機構協同創新、協同設計、協同發展,提高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加強對工藝美術等傳統工業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完善工藝美術人才培育方法和評價機制,引導推動現代創意設計和傳統工藝美術融合發展。

    12. 打造工業文化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新陣地。支持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工業文化創新發展,催生文化創意新業態,拓展工業文化消費新空間。支持工業文化項目利用虛擬現實、全息成像、裸眼三維圖形顯示(裸眼3D)、交互娛樂引擎開發、工業文化資源數字化處理、互動影視等技術,增強工業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承載力、展現力和傳播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促進工業文化發展納入文化強省和制造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建立健全推動工業文化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做好業務指導,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強政策支持。發揮省產業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設立文化產業基金,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推動工業文化重大項目建設。落實鼓勵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財稅扶持政策,鼓勵各地創新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對工業遺產等工業文化相關工作支持力度。


    (三)加強人才支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工業文化人才培養,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工業文化學科體系建設,培育引進一批工業遺產、工業旅游、工業設計、工業博物館以及工業文化新業態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鼓勵各地設立工業文化智庫。